2020年09月11日
首页
第07版:黑土地

诗意白露

□ 田孟龙

作为诗词的国度,中国每一个岁时节令的民俗习尚,都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白露,更是浸润在诗词歌咏中的风俗长卷。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后,物极必反,阴气也渐渐兴起。岁时节气到了白露,天气开始转凉。唐人白居易《凉夜有怀》诗云:“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写出了白露节气的两个特点:凉爽的秋天已到来,夜间草木出现露水。昼夜温差加大,凌晨草木之上水珠凝结。二十四节气到秦汉方最终确立,但白露在先秦时期就已入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往今来绚丽的诗行,由此铺陈开来。

白露是一场追怀大禹的先贤祭。每年白露时节,奉祀大禹的风俗代代不绝。唐人贾岛有“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谒荒郊大禹祠”之咏,宋人黄庭坚《登临晴川阁怀古赞颂大禹治水》诗曰:“九州禹迹忘安乐,换却江山永泰宁。”生活在太湖边的渔民,在白露日,要赶往太湖西山岛上的禹王庙进香,举行禹王香会。清人金友理编纂的《太湖备考》记载,禹王香期为7天,内容包括敬献三牢(牛、羊﹑猪三牲)、奠帛、献三爵(献酒)、上香、献花、行三鞠躬礼、恭读祝文、敬献佾舞等。在祭拜时,渔民许愿把秋冬之际捕捞的第一尾肥鱼献给禹王。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上古传说,其传承和昭示的是,中华民族面对强大的灾害、灾难之时,选择勇敢面对,豪情奋进。

白露是一杯温润明心的清雅茶。“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白露茶又称秋茶,是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佳茗。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下》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的记载,大唐宰相令狐楚有“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之咏,与诗圣杜甫齐名的晚唐诗人许浑的诗句“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道出了秋茶经露水滋润的细嫩与菊花经秋霜洗礼的甘甜。陆游对秋茶情有独钟,其《幽事绝句》一诗云:“客生闻吠犬,草茂有鸣蛙。日昳方炊饭,秋深始采茶。”陆游写买卖秋茶的场景有“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村女卖秋茶,簪花髻鬟匝”之句。陆游品秋茶更有“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浑”之咏。白露茶产于枫叶飘红时节,故又称“枫露茶”,其沁人心脾,清雅怡人,令人回味无穷。难怪《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因为一杯自己只喝了两三道、留着准备再饮的“枫露茶”,被丫环茜雪当剩茶送给李嬷嬷吃了,烦恼非常。有人曾赞白露茶:“一杯拂燥,两杯明心,三杯忘归。”

白露是一坛芬芳醇厚的岁时酒。诗意栖居的古人,春节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立夏饮青梅酒,重阳饮桂花酒,白露时节必饮白露酒。白露酒的酿制相当独特,先将白酒与糯米糟酒,按比例混合,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方开坛。白露酒中的极品为“程酒”,因取程江之水酿制而得名。北宋时期王存主编历史地理典籍《元丰九域志》云:“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埋藏几十年的程酒清香扑鼻,甘甜温热,润燥通络,但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年)纂修的《兴宁县志》赞程酒,“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明朝政治家高攀龙作《程酒诗》云:“微醺忆尧夫,止酒见渊明。”白露饮酒这样的寻常事,让古人演绎出千般滋味万种情韵。

白露是一枚甘美安神的龙眼果。福州有个传统: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奇效。我国栽培龙眼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古往今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医家名流,都对这甘甜适口的水果情有独钟。唐诗人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曰:“翠毛开越巂,龙眼弊瓯闽。”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的苏东坡,在品尝龙眼后,作《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诗,认为“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龙眼成熟于桂花飘香时节,因此龙眼又称“桂圆”。明朝文学家宋钰白道出了桂圆的妙处:“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颜色润肌肤。”清代名医王孟英称龙眼为“果中神品”,并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龙眼“补气血,益心脾,安神益智”。

白露是一排长空列阵的南飞雁。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鸿雁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灵禽,被古人赋予了浪漫的意象:称两相别离为“雁影分飞”,称排列有序为“雁序”“雁阵”,称来往书信为“雁书”“雁帛”。白露时节,天高云淡,长空排雁,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抒发出不同的诗情……唐代诗人李白仰望鸿雁布阵南征,激发登高把酒的豪情诗兴,写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鸿雁”在《全宋词》中出现36次,李清照曾借鸿雁寄托相思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陆游有“哀哀断行雁,来自关塞北”的名句,诵之不免让人垂首。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让人心底顿生萧瑟悲凉之感。

白露是一曲千年吟唱的爱情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白露是秋日里一帧浪漫的诗签,《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篇是《诗经》305篇中的经典,“蒹葭”“伊人”与“水”“露”一起,勾勒出了一幅霜染秋苇、烟水迷蒙的秋水伊人图。王国维《人间词话》品曰,“《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最情真意切。清人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蒹葭》是“情为主,景为客”。钱钟书于《管锥编》中评价,《蒹葭》是“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境”。在清秋的早晨,诗人形单影孤,独行在芦苇茂盛的河边,百转千回,对“伊人”用情很深,苦苦追寻。《蒹葭》创造了一个“苍凉凄美”的艺术境界,无怪乎清人王闿运认为,《蒹葭》是悲秋怀远的“千古伤心之祖”。

岁时白露里流淌的诗篇,折射出古人不同的情感:有对诗意风物的歌咏,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怀,有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意、哲理、激情皆澎湃其间。时过境迁,依然能感受到白露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穿越浩瀚时空,开启一程古老民族诗意风俗之旅。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