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
首页
第08版:第一书记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点一滴见初心

——记前郭县郎家窝堡村第一书记韩大伟

□ 本报记者 郭小宇

从县委的宣传干部到村里的第一书记,从舞文弄墨的书生到躬耕垄亩的“农民”,身份的转变,彰显着新时代一名共产党员的道义担当。从上这片黑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人生舞台和生命之源,向老党员学习、向村民讨教,以执着的信念、沉稳的态度、扎实的行动践行着“心系百姓”的朴素情怀。

如何脱贫?为了找到答案,他带领村民查原因、找方法、搞产业、寻出路。从谋划实施扶贫项目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改善村屯人居环境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从改善村容村貌到丰富文化生活……一项项落实、一项项突破,从陌生到认可、从怀疑到信任,村民们把这个稚气未脱的“县里干部”当成了村里人、当成了“主心骨”。

他就是前郭县平凤乡郎家窝堡村第一书记韩大伟。

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言语……四年多的基层历练,让这名县里最年轻的第一书记变成了淳朴厚道的“庄稼人”、精明能干的“带头人”。

“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从踏进郎家窝堡村的那一刻起,一个朴素而磅礴的梦想在这名年轻的第一书记心底悄悄萌芽、蓬勃生长。

“蹲墙根、坐炕头、进卖店……”从驻村工作开始的第一天,韩大伟与驻村工作队员就摆正了位置,沉下身心,快速地实现了角色转变。“跟群众打交道,就要走近他们,成为他们的家里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让扶贫思路和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上任后他挨家挨户走访,一个一个调查,蹲到墙根与群众聊天,全面了解村情,坐到农民家炕头唠家常了解民意,走进村里的卖店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就这样与村民熟悉了,郎家窝堡村的底数也摸清了。

“咱们一定要合力把扶贫工作做实做好,先扶智和志,争取把‘输血’过程变为‘造血’能力!”在全村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动员会上,韩大伟这样说。他与村班子成员一起解读政策、完善落实措施、召集群众党员与村民代表共谋发展。在细致地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制定出了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党建引领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为了变“输血”为“造血”,让扶贫既能治标又能治本,韩大伟带动村民搞起了特色产业。

2018年底,韩大伟带领村班子到产业发展好的长山镇袁家村学习参观,引进推广了庭院棚膜哈密瓜种植。“一茬种哈密瓜,二茬种茄子。仅哈密瓜今年就能赚四五千元,到秋天卖一茬秋菜,还能收入三四千元!”在郎家窝堡村的大棚内,63岁的高殿武看着即将采摘的哈密瓜,笑着说,“年龄大了,我和老伴干不动了,外出打工都没人用,没有来钱道了。小韩书记帮助我们在自家大棚里种植哈密瓜,还帮我们找好了销路,这生活就和这瓜一样,可甜啦!”韩大伟介绍说:“种植哈密瓜这个项目,与前郭农垦集团合作有8户试种,如果收益高,打算再扩大规模,充分利用农户庭院内水稻育苗后的闲置大棚,让大家都受益。”哈密瓜生长周期只有四个月,为了保障农户效益,每天他都往返各家瓜棚看长势,联系技术员作指导,什么时间打叉掐尖、如何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他全程参与。

郎家窝堡村是远近闻名的水稻村,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2018年末,水稻价格持续走低,全村有三分之一农户的水稻急于出售,韩大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跑企业、托关系、找熟人,协调粮贸企业以最高市场价格到村里收购水稻,不仅解决了村民卖粮难的问题,也让农户的粮食卖上了高价。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持续增收就成为韩大伟和村班子共同商讨的话题。

经过认真商讨,驻村干部和村班子决定向搞得好的村学习、联络知名企业、向成功人士取经,引进先进理念,摸索发展模式。韩大伟和村干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带动村级农业种植合作社与商家企业签订了36公顷水稻订单产销合作联盟,摸索出了一条由企业按照农户需求提供金融、农资、农机、销售、品牌服务的适度产业发展微循环模式,让村民在农产品向商品转化过程中获益更多、受益更大。

帮助村民找销路,协调解决各种问题,送观念、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三年来,韩大伟的足迹遍布了郎家窝堡村的每个角落,也走进了每户群众的心里。

“扶贫工作既要扶‘根’,又要扶‘心’!”韩大伟经常这样说。只有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使村民既安心又舒心。在郎家窝堡村的贫困群众日益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喜人变化时,民生工程建设的大幕也悄然拉开了。

65岁的贫困户都淑青,居住的泥草房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遇到雨水季节,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韩大伟将她家房子纳入到危房改造。2017年,按照政策标准没花一分钱,都淑青就住上了宽敞舒适的砖瓦房。每次见到小韩书记她都会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她这么大岁数还能搬进新房子。2018年5月28日,松原发生5.7级地震,村里距离震中几公里,村内部分房屋破损严重。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韩大伟和全体干部通力协作,完成全村危房入户核查、核灾鉴定、维修重建工作,共新建地震房32所,改造维修13所。

此外,韩大伟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修建了5.15公里的屯屯通水泥路,争取了2.6公里巷路改造工程和水田区引泄干工程,维修了文化广场,将村内倾倒几十年生活垃圾的臭水泡变废为宝,改造成了村民休闲观光的文化小广场……他要来花籽和大家一起种花,买来树苗和大家一起栽树,借来工具和大家一起焊垃圾箱……为民办事终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次下雨屯外垫路急需人和车,韩大伟挨家挨户动员,义务发动了全屯28辆四轮车干到了夜里1点多……提起为村民做的件件好事,村民对韩大伟纷纷竖起大拇指。

驻村这几年,哪家有困难哪家就有韩大伟的身影,田间地头、房前树下有他的身影,小广场、卖店里有他的身影……几年来,农业专家时常来授课,文化志愿服务队定期送戏送春联,医疗志愿服务队经常上门义诊,社会爱心志愿服务队总是走访慰问,驻村工作队还办起了课后辅导班……当年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帅气小伙,如今晒黑了,皱纹悄悄爬上了眼角,鬓角也平添了许多白发,成了同事眼中地地道道的“村里人”。

几年的扶贫生活,让韩大伟瘦了20斤,“老”了好几岁,但同时,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全村男女老少的交口称赞。如今,他无论在哪家村民门口路过,都会有人出来招呼他到家里“唠唠”,语气亲切自然,像是在招呼自家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在这片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土地上,韩大伟仍然在紧张忙碌着,为了带给村民更广的致富路、更多的幸福感,也为了郎家窝堡村更美好的明天。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