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首页
第08版:第一书记

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

——记伊通县伊通镇兴隆村第一书记张馨予

□ 本报记者 侯春强

开栏语:

这里是精准扶贫最火热的现场,这里有脱贫攻坚最暖心的故事。

全省1489名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驻扎的第一天起,就和驻村工作队及当地党组织一道,将脱贫作为庄严承诺,用脚步丈量民意,用躬行引领奋斗,用双手拔除穷根,用无私、担当、实干、奉献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在决战决胜的声声响鼓重锤中,在发起总攻的重要历史时刻,本报记者奔赴一线,追寻第一书记扶贫足迹,弘扬第一书记攻坚精神,忠实记录人类扶贫史上最伟大的生动实践。

2019年3月份,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兴隆村来了一名“90后”第一书记,面对这个“上面派来”的年轻娃,村民们犯起了嘀咕……然而,短短一年多时间,在村里只要提起她,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都说别看这小女孩年纪轻轻,却是个“干大事”的人。

1993年出生的张馨予,驻村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为村民解决了不少事。抓党建、宣讲扶贫政策、发展“庭院经济”、开展健康扶贫、帮助贫困户落实雨露计划、协调助学金……村民们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现在有事都想起求助于她,这些改变离不开张馨予为村民真心实意、前前后后的奔走。评价起自己的工作,她还是说:“我做得远不够好。”

以勤为径,脚底板走出信任

张馨予是伊通县直机关工委派驻兴隆村的第一书记,作为城里娃,初次驻村让她“压力山大”。回忆起刚接到这份工作时,她说:“刚开始驻村的时候,我也挺矛盾的,自己完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怕担不起这份责任,但组织既然把这份工作交给我,我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凭着年轻人敢闯、敢干的劲头,她还是选择挑起了这份重担。

为了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工作环境,肩负起职责,做好驻村工作,她勤于学习,向驻村党委讨教,向村“两委”请教,向村民们求教,与村干部座谈和走村入户成为必修课。

为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张馨予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聊天,详细了解了每户贫困户的家庭状况。

经过前期一个多月的调查摸底,张馨予走遍兴隆村各个村屯,遍访贫困户,将兴隆村各类村情熟记于心。经过一个月的融入,张馨予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她结合村里发展情况,梳理村情,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以党建促发展,提升战斗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掌握了兴隆村的基本情况后,张馨予利用自身几年来从事党建工作优势,决定先从抓党建工作入手,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团结力量、凝聚工作合力,让群众更加理解、信任和支持村两委的工作。

2019年,张馨予组织村两委和党员开展了一系列强化基层党员凝聚力、提高基层党支部执行力的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2019年以来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2次,党员大会6次,支委会15次,党课8次。

开展主题教育。带头抓紧抓严抓实兴隆村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组织实施“九个一”工作,分层次建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形式和重点,分别9次入户走访送学老党员,确保教育学习全覆盖。同时组织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督促指导村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和“新时代e支部”开展学习。进一步整理完善党建材料、细化分类归档,多次迎接镇党建办和全县党建工作交叉互检,并取得较好成绩。

兴隆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2019年新发展党员1名,积极分子3名,今年新发展党员3名,积极分子3名,党建工作较去年相比实现了较大跨越,党支部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因户施策,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全村贫困户均为因病、因残致贫的基本情况,张馨予与帮扶干部共同商讨,逐户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做到“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落实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扶贫政策。

带领贫困户刘利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督促加强产业管理,指导种植百合、养殖肉食鸽,积极帮助寻找销路创收。同时,协调县残联为其儿子上大学争取3000元补助金、协调团县委为其争取2000元补助金、协调伊通满族高中为其争取500元补助金,联系一汽高专,帮助落实雨露计划政策。

结合实际情况将贫困户王占国的儿子王树春纳入“五保户”,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救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家财保险等政策,帮助贫困户免交保障金,重点实现政策兜底。

组织党员干部捐款,筹集资金为贫困户关文江和唐玉友修缮房屋。

驻村以来,潜心工作,让张馨予早已融入村民生活,成为村民眼中的“村里人”。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