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8版)抓好设施保障。组织农民提早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143万台(套)农机具春播前全部检修完成。做好抗旱水源井和灌溉设施检修维护,全省可正常供水抗旱水源井25万眼,可保证2500万亩坐水种能力。
抓好技术保障。开展线上农技培训指导服务。成立专家服务团队,利用农科教云平台、“12316”服务热线、“12582”短信平台、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远程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全省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万余期,印发资料170万份,指导培训农民300多万人次。通过网红推介、现场操作、专家讲解等方式制作39个农业技术微视频,依托数字农业云平台、“易农宝”手机APP、“吉林农业”微信公众号、快手“吉林农业宣传”政务号等平台广泛传播推广。
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部门抓住有利的天气时机,全力组织开展空地一体化的区域联合抗旱防雹人影作业。今年以来,累计实施飞机增雨作业15架次、地面增雨作业121次,累计增加降水约10亿立方米。特别是4月19至22日,协调内蒙古有关单位支援我省开展跨区域增雨作业,前期中西部地区发生的1105万亩旱情基本解除。
加速推进抢墒播种。各地紧紧抓住4月27日以后气温回暖和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机械抢墒播种,玉米播种于5月6日追平去年同期,总体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27日至5月10日,出苗整齐度好,实现了苗齐苗全苗匀。
因地制宜实施抗旱坐水种。针对中西部局地缺墒或墒情不足地块,实施坐水种712.95万亩,确保安全出苗。全省除东部高寒山区外,5月10日前玉米播种全部结束,5月底水稻插秧全部完成,在适播期内全面完成了春耕播种任务。
此外,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农业农村部门,还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全面落实了保护性耕作任务。初步统计,今年全省落实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1850万亩,建设了8个整体推进县、30个示范应用基地、15个效果监测点。其中农安、榆树等8个县(市、区)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已经播下了丰收的希望,期待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