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
首页
第13版:文摘精选

别处是家乡:

俄罗斯人的黑河晚年

2019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

位于黑龙江黑河龙滨路上的一家小餐馆的大门被推开,画家孙庆军带着四个俄罗斯人——热尼亚、多利亚、根纳和果斯佳走了进来。他们是黑河人民艺术剧院邀请来演出的音乐家,平均年龄超过60岁。

几杯酒下肚,孙庆军说了一个悲伤的消息:他们共同的朋友斯拉瓦病故了。

14年前,俄罗斯画家斯拉瓦被黑河学院邀请到外国语学院教俄语,孙庆军就和他认识了。“开始时,我们沟通不明白,就得比划。到后来,就算他(斯拉瓦)用俄语,我用东北话,我们也完全能明白对方,我觉得这是朋友间的一种默契。”孙庆军说。

斯拉瓦去世的消息没有告诉很多人,就连曾一起在黑河学院共事的热尼亚也不知道。听到孙庆军的话,61岁的热尼亚的眼神突然黯淡下来,“我原来在黑河学院的音乐学院教课,我们的宿舍是面对面,斯拉瓦非常有音乐天赋。他岁数其实不大……”

最近一段时间,在黑河,常有一些人偶尔会想起那个蓄着白色胡子、额头上横着几条皱纹、鼻梁很高、戴金丝框眼镜,很爱用蹩脚中文和当地人热情打招呼的老人,斯拉瓦很久没有出现了。

黑河一日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往北600公里是小城黑河,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最近处直线距离仅750米。

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到黑河,客船每小时一班,15分钟左右便能到达对岸。而冬天,特别是在每年1月到3月,江水结冰足够厚时,汽车成为穿梭于国境线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14年前,斯拉瓦就从江对岸出发,来到黑河。在黑河,他很“红”,被许多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俄罗斯黑河人”。

随着中俄边贸的开展,像斯拉瓦一样,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到黑河。热尼亚曾和妻子一起在黑河学院任教四年,他教乐器,妻子教舞蹈,学校专门给他们提供了宿舍。

相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气候环境,便捷的医疗条件,低廉的商品价格,这座小城成为不少俄罗斯人的“第二家乡”,而当地人把这些异国面孔当成自己的半个老乡。

黑河是个“双语”城市,商店的牌匾、出租车的广播、酒店的提示通知,甚至连110、120电话也是中俄双语的。

黑河市民政局副局长郭卫滨介绍,从2004年起,俄罗斯公民凭身份证件就可免签进入黑河市区,一次入境可在黑河居住30天。他还指出,在黑河,商贸、旅游等服务人员大部分都会自学俄语,而机关单位经常会推行学习俄语的活动。黑河市公安部门也大多会配上几位懂俄语的警察,及时解决可能遇上的问题。

这些年来,黑河建设发展得非常快,而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变化却有限。乘坐早班的客船从布拉戈维申斯克来到黑河购物,甚至是治牙,成为越来越多阿穆尔州俄罗斯人的选择。

黑河市委宣传部前副部长夏重伟介绍,随着俄罗斯人来得多了,黑河市将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从原来的一个小区域扩至全部城区。迄今至少有百余户俄罗斯人在黑河买房定居,因为黑河的房价和物业费用更低,购物更方便。

热尼亚的说法更感性一些。他表示,自己曾因工作关系被邀请到苏州、武汉、北京等很多城市工作,但让自己感觉最像家的就是黑河。“这里城市不大、安静、物价低,当地人更了解俄罗斯人。”

快乐与忧愁

来黑河旅游和疗养的人越来越多。2018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次为879679,外国籍为44840,较2018年增加了18.4%,绝大多数为俄罗斯籍。

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人口在逐渐流失中。今年67岁的拉丽萨说,“在布拉戈维申斯克,除了医生、教师等传统职业,只剩下对外贸易。”她的大多数亲人都离开了这座城市。

根纳也表示,在俄罗斯,只有很少的工作机会。

郭卫滨认为,黑河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不少俄罗斯人来中国就业和居住,对于他们的养老需求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斯拉瓦曾不止一次表示,在黑河度过的十多年时间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光。

据孙庆军回忆,斯拉瓦非常喜欢和中国朋友们一起作画、喝酒、吃饭、弹吉他、唱歌,他也非常喜欢和自己的学生们在一起,和大多数中国教师一样,他常常会在饭桌上讲起这些学生的工作和现状,有种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感。

但对于热尼亚来说,在中国生活,语言沟通障碍仍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我自学了一些中文,但用中文沟通还是很难,我也从来没有网购过。”

在夜市上,能看见当地的商贩因俄罗斯人砍价砍得太厉害愤而扬手。一位小贩说:“这几年,俄罗斯人太能砍价了,他们不会说中文,就伸出两个手指,一个皮带要给我两元,气死我了。”但当下一拨俄罗斯人走来时,他还是会用自学的俄语大声热情地吆喝起来。

年轻的选择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一直稳步增加。

黑河学院宣传部教师赵宇表示,目前,黑河学院的俄罗斯籍教师和留学生已有70余人,他们为了各自的目标在黑河工作和学习。

来自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安东表示,“黑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大家对俄罗斯人都特别友好,这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工作以外的时间,安东会在自己租的房子里看电影学习中文,看视频学习做菜,“我很喜欢吃中国菜,尤其是火锅。”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女孩嫁到中国,达莎是其中之一。为了让一双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选择留在黑河,只在寒暑假带孩子们回俄罗斯。她说:“中国的早期教育比俄罗斯更丰富和严格,我希望从小就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根纳已经70岁了,和中国这个年龄的老人一样,亲身体会到国内外政策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变。

根纳说,自己和新中国有着同样的岁数,这让他很自豪,他早就被邀请在黑河的文化活动上演奏。不过,他表示,尽管自己在黑河生活得很好,但还是会定居在自己的故乡,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孙们。

据《看天下》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