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3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水清润心田

——大安市23.5万农民喝上放心水

□ 姜伟明 杜一婷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初夏的大安,杨柳吐翠,桃花盛开。

当清晨的薄雾吹开第一缕阳光,大安市联合乡长虹村68岁的闫喜东拧开自家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流淌而出:“以前都是打小井吃水,水发黄,存在水缸里三天不刷,四圈就挂着一层水垢。水喝起来发涩,有股怪味。水变清了,也更好喝了,做的菜都比以前香!”

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在城里居民看来再寻常不过,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喝健康水,成了这个小村庄几十年来的大难题。

几年来,农村饮水安全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随着打井设备和饮用水标准提升,大安市开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长虹村不断发生变化:市水利局在村里重新选址,打了一口140米深的水源井。为了控制供水,水源井上安装了“硬核”设备,只需按下按钮,就能自动控制全村供水;遇到故障时,设备会主动提示。为了保护好珍贵的水源井,村里清理了附近因自然降雨形成的污水坑,建了管理房。现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已经得到明显好转,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百姓喝上了放心安全的饮用水,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自2016年以来,大安市完成投资2.7亿元,巩固提升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52处,解决了2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均符合安全饮水退出指标要求。

为了让群众吃上安全水,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项目乡(镇 )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坚持把质量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核心,严格实行“四制”、严把“三关”,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确保工程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正式移交各村屯自行管理。还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中心,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依托疾病控制中心每年进行两次水质检测。

下一步,大安市将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让农民喝放心水。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