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菊芳 报道 佛门之地——普门寺,坐落于吉林省汪清县江北街的观音山之上,占地面积170公顷,群山簇拥,溪水环抱;如莲瓣中的一颗宝珠,人文景观十分殊胜。普门寺的前身是萃岩寺,随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为弘扬佛法,构建和谐社会,2011年,汪清县善信倡仪恢复重建萃岩寺,并于同年4月7日取得了建寺批文,后易名为普门寺。
普门寺依观音山而建,自山门殿起,依山势逐层升高,建筑规模宏阔,布局考究。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殿、钟楼、鼓楼、天王殿、铜建观音殿、大雄宝殿。两侧建有三圣殿、藏经楼、地藏殿、十小殿、斋堂、寮房、法务流通处等。踏入山门,便可看见殿内两边威武的哼哈二将两尊大菩萨镇守寺门、护持正法。走出山门,殿两侧为钟楼、鼓楼,寺院僧众晨钟暮鼓以醒行者,利乐有情;进入天王殿,正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教导世人笑对人生,宽宏大度,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守护四众弟子修行,护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走出天王殿就会看到铜建观音殿,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另外还有依山而建的大雄宝殿,脊坐祥兽雄峙,四方翘角飞檐,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普门寺秉承爱国爱教,慈悲利人的思想传播,信众已遍布全国。为了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更好地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普门寺组织僧人学习国家宗教政策,进行法制宣传,研学国策,正信正行,顺应法度。普门寺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铭记爱国爱教,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设和谐、规范、生态、正信正行的寺院。以慈悲为怀,利他为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