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栽培专家 孙希卓
地膜覆盖主要机制是提高前期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持土壤疏松,增强地表含水量,促进洋葱根系提早发育,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使叶片得以迅速生长。
由于洋葱栽培,在同一地区无论先播后播,也不管定植早晚,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温度20℃-26℃、日照13-15小时,二者缺一不可)来临时都进入鳞茎形成期,不因先播而提前收获,也不因后播或晚栽而推迟鳞茎形成。所以,洋葱后播或晚栽将会造成减产。地膜覆盖提高了洋葱前期的生长地温,改善了土壤环境,使洋葱提早进入叶片生长盛期,使叶片数得以增加,叶面积得以加大,也就是人为地延长了营养生长盛期,在高温(超过26℃)长日照来临前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叶片营养体,这样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叶片能积累大量营养,自叶鞘向茎部转移,形成肥大的肉质鳞片。叶片数目越多,叶面积越大,形成的鳞片越多越肥大,产量就越高。所以,地膜覆盖洋葱增产效果显著。
洋葱地膜覆盖应注意哪几个问题:除草剂用量要比不覆膜的减少1/3,以防止发生药害;雨后要及时排水,以防止发生涝害;地膜覆盖的洋葱后期容易脱肥早衰,因此底肥要足,追肥应“少吃多餐”;地膜在早春有增温作用,故可比不覆盖提前5天左右定植;覆盖透明地膜的应在7月上中旬叶丛旺盛期揭去地膜,以防高温洋葱过早进入休眠,减少产量。透明地膜增温较高(2℃-4℃),但不利于除草,后期还要揭膜;黑色地膜有利于除草,并且不用揭膜,但增温较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