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
首页
第03版:专家热线

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需求

□ 水稻栽培专家 严光彬

水稻对氮磷钾三要素需求是有规律的。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三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平均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的最多,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最后籽粒中移集磷素约60%-80%,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但在水稻抽穗开花以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

三要素肥料对水稻生理起的作用:

氮对水稻生理作用:水稻的茎叶中的氮含量1%-4%,穗中为1-2%。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水稻体内的核酸、磷脂、叶绿素及植物激素,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B_6等重要物质也都含有氮,所以氮素对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磷对水稻生理作用: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磷参与能量的代谢,存在于生理活性高的部位,因此磷在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发育上是不可缺少的。

钾对水稻生理作用:水稻茎、叶中钾的含量1.5%-3.5 %,穗部0.5%-1%。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成为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但在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对钾的需要量也就相应增加。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剂的作用。适量钾能增加稻体碳水化合物含量,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

三要素和镁肥对米质起哪些作用:试验证明单施氮肥不利于提高米质,但是是争取产量的最主要养分。施磷整米率提高,垩白度和直链淀粉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有所增加,总体上有利于提高米质。施钾整米率最高,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进一步降低,直链淀粉有所提高,米有光泽。证明多施钾肥非常有利于提高米质。在氮,磷,钾的基础上,加施氧化镁时,几乎所有米质化验结果都比单施氮,磷,钾好。由此可以肯定,水稻优质米生产中,镁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元素。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