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06

通化县:“仙草王国”著华章

2025年09月23日

王猛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在物华天宝的关东大地,通化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孕育着蓬勃发展的人参产业。

作为国家“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县、人参标准化种植重点区域和“人参全产业链典型县”,通化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多年来的产业深耕,走出一条从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多元化销售的全产业链升级之路。2025年,全县人参全产业链总产值预计突破180亿元,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实施“三良”行动,推动产业稳健前行

人参,位列关东三宝之首,食药兼具,市场需求量大,是通化县的招牌特产,因此享有“仙草王国”的美誉。

在打造升级人参产业的进程中,通化县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在持续抓好林下参生产的同时,实施“三良”行动,多措并举抓好园参生产和品质提升。

开展良田建设与保障行动。全面梳理全县15度以上坡地资源状况,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土地轮作、休耕制度,切实维护土地肥力长期稳定。同时,积极配合市级制定《非林宜参地分级分等通则》,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县宜参地资源开展全面普查,确定种植地块的地理位置、面积,详细检测土壤质量各项指标,为科学规划人参种植提供数据支撑。

开展良种培育与推广行动。积极宣传推广,推荐使用通过国家审定的24个人参品种。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注培育具有较强抗逆性、广泛适应性以及高含量有效成分的园参新品种及种子、种苗。

开展良法实施与优化行动。全面推进《通化园参种植“三良”操作指南(1.0)》落地实施,全覆盖发放《“三良”操作指南》《人参标准化种植生产记录》,保证每户参农都能获取专业指导资料。将《人参种植农药正负面清单》下发至农林部门及各乡镇。截至目前,举办人参标准化种植培训班5次。县农业局特产中心和执法大队经常深入种植主体,检查种植户种植档案和用药记录,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确保参农知晓农药、肥料使用规范,引导参农科学用药、合理施肥,确保人参品质达标。

建立保障体系,推动林下参高质量发展

通化县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高,为林下山参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人参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参农深谙人参生长习性,在传承古老种植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近年来,全县积极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从源头把控人参品质,造就出世界公认的优质人参主产区。

提升好林标准。育好林是关键一步。深入贯彻落实《通化市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对宜参林地开展全面普查,确保人参生长在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保护,提升“好林”标准,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打造“好种”芯片。大力开展林下山参种质资源“护育繁推”工作,高规格建设林下山参种苗护育及保护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多个示范作用明显的林下山参、园参种植基地。据统计,全县人参种植备案面积10.28万亩,其中林下山参8.8万亩。推动参宝林下山参合作社完成首期30亩优良种源培育。确定吉林新盛元实业、通化锦佰中药材、英额布林场、兴利中药材合作社4家林下山参种植基地共5000亩作为后续种源保育基地。

完善“好法”赋能。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及从业者系统学习《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等法规,确保产业发展始终依法依规有序推进;与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依据通化市宜参林地标准,选定三棵榆树镇500亩宜参林地作为首批林下山参种植基地,该基地电子围栏、网络基站已建设完毕;完成参宝林下参种植合作社在金斗乡袁家沟、小东沟种植基地的网络通讯、电力以及电子围栏建设;举办“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暨电子围栏建设培训会”,共培训种植主体446人次;共享工厂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林下山参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预计11月投入试生产。

推进精深加工,赋能产业提质升级

过去,人参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售,附加值较低。如今,通化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人参产业延链增效。鑫业参业、青山集团、参威集团、金汇药业等大型人参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出人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四大系列共600余种人参产品,在精深加工环节实现了“华丽转身”。

走进吉林东舟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金花菌固态发酵人参及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机械臂高效运转,理瓶、送瓶、灌装等工序一气呵成。该企业是国内首家使用金花菌固态发酵研发生产金花人参系列产品的企业,通过独特的生物发酵技术,将人参皂苷种类从23种增加到41种,小分子皂苷增加18种,其中具有抗癌作用的小分子皂苷Rg3、Rg5、Rk1等综合增加10倍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人参成分的生物活性,实现了人参产业“1+1>2”的效应。

在吉林鑫业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活性山参粉和活性山参冻干片凭借专利加工工艺,有效保留了新鲜林下山参的活性糖蛋白、皂苷类等有效成分,在口腔中可瞬间溶解、迅速吸收,成为市场上高端产品的代表。2025年,全县人参加工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进一步释放全县人参加工领域的增值潜力。

打造产销平台,构建融合发展集群

为了推动人参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通化县全力打造快大人参产业园。经过不断发展长大,这里已形成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检测及中小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群。

通化快大人参交易市场现已形成“四大版块、一个平台”的产业功能布局。人参市场交易版块,9.2万平方米的商铺里入驻商户700余户,各类人参产品琳琅满目;人参仓储物流版块,2.5万平方米的恒温冷库,存储人参等产品1.3万吨,市值约14亿元,并提供仓储寄卖和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人参精深加工版块,8万平方米的绿色智能人参加工车间和8200平方米的精深加工车间,入驻加工企业95户,年均加工人参近5000吨,产值13亿元左右,为产业升级提供硬件支撑;人参文化旅游版块,成功推介“人参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成为南长白山旅游中转、停宿重要节点,让游客亲身感受人参文化的魅力;人参电商营销平台,共孵化培育电商600余户,日发货量达3万件。现在,通化县人参产品已经销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强化市场监管和标准建设。经过积极争取,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野山参鉴定服务部入驻快大人参产业园,可进行林下山参真伪鉴别、等级划分及理化分析检测,为每株林下山参赋予“身份证”。通过开展质检服务下沉,在方便参农的同时,提升通化县人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站在新起点,通化县锚定人参产业“一产增量、二产增质、三产扩销”的目标,接续“精耕细作”人参产业,为富民强县注入源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