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然 长春高新区吉大慧谷学校
那天的雪下得很大。
补习班的玻璃窗上结了一层薄霜,我呵着热气在窗上画着无聊的图案,突然听见后门“吱呀”一声响。一个裹着单薄棉衣的身影踩着上课铃声晃了进来,带进一股凛冽的寒气。他羽绒服的拉链坏了,用别针勉强固定,衣领处露出洗得发白的卫衣领口。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他。在这之前,这个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生,对我来说不过是个模糊的背景。
课堂上,他总是无精打采。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而他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眼神游离,仿佛思绪早已飘到九霄云外。当老师提问时,他也总是答非所问,引得同学哄堂大笑。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满不在乎地耸耸肩,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一切都无所谓。那种无所谓的态度,让人既无奈又有些恼火。
课间休息时,他也总是独来独往,从不主动与同学交流。同学们都觉得他很孤僻,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有一次,老师组织班级分成小组活动,我们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地讨论着方案,他却坐在一旁默默地玩着手里的魔方,对我们的讨论充耳不闻。我忍不住对他说:“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呢,这是小组活动,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又带着一丝倔强,慢慢地说:“方案讨论,全员参与并非硬性要求,况且,我也一直在听你们的想法啊。”他的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甚至有些自私。
然而,一次意外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是去年寒假,我们组团出去玩。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同学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手套,全副武装地抵御严寒。而他,却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忍不住对他说:“你怎么穿这么少?会冻坏的。”他笑了笑,语气轻松却带着一丝无奈:“没事,我不怕冷。”那笑容里藏着生活的艰辛,仿佛在努力掩饰着什么。
后来我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每个月只给他几百元的生活费。那些上课时的漫不经心,或许只是他掩饰内心孤独与无奈的一种方式。他并非真的对一切都无所谓,只是习惯了用冷漠的外壳来保护自己敏感的内心。
他喜欢音乐,尤其是摇滚乐。有一次课间,他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好奇地凑过去,他摘下一只耳机递给我,里面传出激昂的鼓点和充满力量的歌声。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兴奋地对我说:“你听,这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们的音乐让我感到自由,仿佛能把我从现实的束缚中拉出来,让我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原来,音乐是他与外界沟通的独特桥梁,是他在这有些艰难的生活中寻找慰藉的方式。
那天下午,我们在雪地里打闹。我一脚踩空,重重摔在结冰的路面上,脚踝瞬间肿了起来。同学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却没人敢碰我。他拨开人群蹲下来,简短地说:“我背你去诊所。”没等我回应,他已经稳稳地托起我,一步步往前走。雪越下越大,他的呼吸越来越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可他的步伐却格外稳当。
到了诊所,医生检查后说我只是脚扭伤了,没有大碍。他听后松了一口气,默默地坐在一旁,安静地等着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他并不是我原本以为的那个冷漠、自私的人。他的沉默寡言背后,藏着一颗温暖而细腻的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主动与他交流。渐渐地,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不愿意随波逐流,总是坚持做自己。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他从不抱怨,而是默默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他也很仗义,朋友遇到困难时,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有一次,班里一名同学家庭突发变故,他知道后,把自己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都拿了出来,虽然不多,但那是他的一份心意。
现在每逢下雪天,我总会想起那个蹒跚前行的背影。他教会我一个简单的道理:温暖的人,往往都裹着最冷的外壳。就像那年冬天的雪,看似冰冷,却在不经意间,给了我最珍贵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