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06

与无人机的天空之约

2025年08月09日

吴泽钜 长春高新区慧谷学校

每当银灰色的桨叶如利刃般切开云层,螺旋桨的嗡鸣声便化作我心跳的节拍。大疆御3Pro的碳纤维骨架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像只蓄势待发的机械隼,与我共同丈量天际的维度。

记得有一次,我操纵着它穿越山谷。起初,一切还算平稳,突然间,山峰仿佛被激怒,变得狂躁起来。遥控器屏幕里,原本清晰的山脊线被乱流撕扯成扭曲的波纹,警告图标如血珠般在显示屏上迸裂。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心泌出冷汗,但我还是稳稳地控制着摇杆。在模拟器中反复练习的S型避障轨迹,此刻化作肌肉记忆,引领着无人机在湍急的气流中画出优雅的螺旋。当它最终穿破云雾,金黄色的晚霞如绚烂的画卷在镜头前炸开,那一刻,我屏住呼吸,心中满溢着少年对天空的炽热执念。

这台会飞的相机重塑了我的视觉坐标系:从百米高空俯瞰,操场变成了碧玉棋盘,街道化作流淌的星河。最让我震撼的是去年秋天,我操纵着它掠过乡村的瓦片房顶,路旁的秃树、丰收的晒谷场、耸立如小丘的稻垛与落日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写意画。原来,只要挣脱地心的桎梏,尘世烟火也会显露出神性肌理。

如今,机臂已布满划痕,那是穿越城市森林时被风雕刻的勋章。有时候,我会在夜行时打开探照灯,看光柱如银剑般劈开黑暗。当机身投影掠过楼宇,恍惚间,我觉得自己正与这钢铁雄鹰共用一双翅膀。

或许每个少年心中都住着伊卡洛斯,而我的蜡翼是用算法与芯片浇筑而成。我既要追逐太阳的温度,也要懂得云层的脾气。就像那次,某个暴风雨初歇的黄昏,我怀着冒险的冲动,操纵它闯入积云未散的禁区。雨滴在镜头上撞成彗尾般的流光,传感器因视觉受阻频频报警。就在电量即将耗尽时,云层突然裂开一条缝隙。无人机的镜头里,地面水洼倒映着破碎的晚霞,与天空中真实的火烧云上下辉映,整个城市仿佛悬浮在液态火焰中。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所谓的“驭风”,不是与自然对抗,而是读懂天地呼吸的韵律。天空,早已把密码写在气压的变化里,而我的无人机,不过是翻译星辰语言的字典。

在无数次与无人机的相伴翱翔中,那些穿越山谷的惊险、闯入禁区的冒险,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微妙。在自然的宏大叙事面前,人类不过是一粒微尘,每一次对天空的探索,都是对自然力量的一次敬畏与感知。我们无法真正征服自然,却能在顺应其节奏的过程中,寻得与它和谐共处的路径,如同在弦上找到最和谐的音符,奏响生命的乐章。

晨光中,无人机静静停泊在书桌上,充电指示灯规律明灭,恍若等待起航的星舰。我轻按着遥控器上发光的按键,心中满是期待。我知道,下一次升空时,我们又将带着人类的凝视,去丈量天空的广袤,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书写属于我们的天空传奇。 (指导教师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