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05

与《吉林农村报》结缘

2025年08月09日

于平

2024年6月的一天,我发现同事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报纸,顺手拿来翻阅,其中,一份版面灵秀精巧的《吉林农村报》吸引了我的目光。

《吉林农村报》原名《红色社员报》,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在学校办公室、大队书记和不少社员家里见到它,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没有电视和手机,要想了解国家时事政治、农村发展变化只能靠报纸、广播等媒体,所以,《红色社员报》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

我翻阅着报纸,突然,有一个版面吸引了我,由此,让我与《吉林农村报》结下了“情缘”。

报纸的“黑土地版”深深地吸引我,于是我记下网址、邮箱,去引燃自己寄予写作的激情和愿望。

从单位回来,也可能是热衷于写作,我结合所观、所思、所悟,写出散文《雨后荷塘》。

2024年8月27日,《吉林农村报》 刊发了我的作品《雨后荷塘》,看到自己的作品荣登省报,那一刻的心情别提有多兴奋了!从此,我就与《吉林农村报》结下文字情缘。

我的创作热情从此被激发出来,《深山空港》《秋之韵》《炽热乡情》《疆场奇兵》和诗歌《青春犹在》等相继发表。

一篇篇作品接连见报,让我与《吉林农村报》走得更亲更近。年末,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多彩吉林,我订阅了两份《吉林农村报》。从此,《吉林农村报》走进我的家中,握在我的手中,它不仅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从中阅读更多文学作品 ,也了解了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

《吉林农村报》成了我的朋友,每当邮递小哥把报纸递到我的手中,我都要坐在桌前把手里的报纸每个版面认真阅读一遍,报纸放在书柜上,闲暇时沏上茶,翻阅这份报纸也是生活的一种惬意。

新年伊始,我依然笔耕不辍。2025年1月21日,我撰写的童年趣事《洋辣儿》又刊发在黑土地版,这是《吉林农村报》给予我最好的新年礼物,也为我拓宽了文学创作之路。

6月上旬的一天,天高云淡,风清气朗,心情特别舒爽。我与记者一同去李炉乡采访几名新农人,写出了《李炉乡的民宿为啥火》。这是一次经历、一次成长、一次锻炼,让我拥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绿野田园呈美景,松辽大地万象新。《吉林农村报》广视角、多维度宣传吉林农村美丽蝶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堪称三农宣传主流媒体。作为一名通讯员,要勇担新使命,脚踏泥土,深入一线,用手中的笔触、镜头和话筒,描绘乡村建设新画卷,记录发展新气象,传播振兴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