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04

农村散养家禽注意事项

2025年08月09日

畜牧兽医专家 刘清河

很多农民喜欢在自家庭院中饲养一定数量的家禽,但并不掌握现代养禽知识,只是按传统方法自由散养,导致幼禽期间就大批死亡。究其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疾病而死亡,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

饲养管理方面

环境优良:育雏期间的前3天室温要在33度以上,7天后逐渐降至室温。整个生长期间的环境、密度、光照都应在最适范围内,如果封闭在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笼舍内就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密度过大、光照过强就会引发啄羽症,导致颈、背部羽毛脱落露出皮肤。

日粮全价:日粮的营养要全价,每天饲喂的饲料要按生理阶段要求进行配制, 如单一或缺乏必要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就会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

疾病防控方面

必须纠正散养禽不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的错误认识。散养禽的特点因表现在一个“散”字,大多是白天散放于庭院、林野之间到处乱跑,有的夜间才收回圈舍,这样一放一收,为病原微生物感染、传播、扩散提供了良机,极易造成一户、一村、一屯的禽类发病甚至全军覆没。所以农村散养的禽类更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化消毒,这是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播的重要环节。如有疾病发生,应隔离治疗,死亡禽需消毒后深埋。

我省规定禽类传染病强制免疫的有禽流感、新城疫和禽痘。每年春秋两季县乡两级畜牧部门会上门为所养禽类免费接种,如果有遗漏,需自己买疫苗补免。其他传染病的预防需自己根据禽的种类、日龄的不同适时进行免疫。如果因疫苗一个包装数量大,自家一次用不完,可以联合几家共同进行,这样一是可节约经费,二是可建立较大的免疫圈,提高了区域性的预防效果。总之,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场所消毒是减少疾病及死亡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