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张振铎
当前,我省大豆已进入鼓粒期,此阶段籽粒干物质积累占总量60%以上,是决定大豆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的最关键时期。为保障大豆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籽粒充分灌浆、饱满成熟,实现稳产丰产目标,农民需抓好以下关键管理环节。
水分管理。关键需水期保障,鼓粒期是大豆需水临界期,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5-75% 田间持水量。干旱区需重点防范“秋吊”:出现连续7天无有效降水且土壤表层含水量<15%时,立即采用微喷灌或沟灌补水,亩灌量20-30m^3。大豆进入黄熟期后逐步控水,土壤含水量降至55-60% 促进籽粒脱水,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防止贪青晚熟。
营养补充。根外追肥技术。鼓粒初期,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1%尿素混合液,亩用液量30-40升,隔7天喷1次,连续2次,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和淀粉积累,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豆粒饱满。鼓粒盛期,补充 0.2%硫酸锌+0.01%钼酸铵,增强籽粒蛋白质合成。叶面喷施肥料宜在傍晚或阴天喷施,避免高温蒸发。针对叶片黄化的早衰地块,每亩用0.2%磷酸二氢钾+5%氨基寡糖素水剂+芸苔素内酯复配喷施,补充营养元素,提高植株抗逆性,激发自身免疫,延缓衰老,促进养分吸收转运。
病害防控。大豆叶斑类病害可喷施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病毒病可喷施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等药剂防治,同时喷施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蚜虫;锈病可喷施苯甲·丙环唑、嘧菌酯、丙环唑·嘧菌酯;炭疽病可用氨基寡糖素、代森锰锌、虎杖根茎提取物等喷雾防治。
虫害防控。食心虫成虫初发期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或食诱剂,在卵高峰3-5天后幼虫蛀荚之前,叶面喷施溴氰菊酯、氯虫·高氯氟、高效氯氟氰菊酯,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蚜虫可用哒嗪硫磷、S-氰戊菊酯、噻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喷雾防治。在早晚施药,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做好安全防护,避免人畜中毒。
渍涝应对。多雨区注意排水防渍,开挖田沟深度≥30厘米,避免根系缺氧缺氧而活力下降,导致鼓粒受阻、黄叶早衰,甚至植株死亡。洪涝渍害地块易造成土壤中的速效养分流失,大豆根系活力下降,植株吸收营养能力降低,导致植株营养不良,建议及时喷施0.5-1%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早霜防范。喷施芸苔素内脂等生长调节剂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有效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抗寒能力。降低霜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当气温降到作物受害的临界温度1-2℃时,采取人工熏烟的方法防早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