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专家 夏艳洁
我国水系众多,湖泊、池塘、水库、溪河、沼泽等均有水生植物,为水生动物的养殖水环境,提供很好的清水功能。
水生植物的清水功能主要有四方面:
提高水体透明度
水体透明度与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当浮游植物数量降低时,光合作用减弱,水体中叶绿素减少,因此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漂浮植物的快速生长能吸收大量营养,可强烈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可使水体由浊水状态转换到清水状态。
附着沉积物
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根系发达,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形成了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通过时,可以过滤掉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其表面进行离子交换、整合、吸附、沉淀等,不溶性胶体被根系黏附和吸附,凝集的菌胶团把悬浮性的有机物和新陈代谢的产物沉降下来,使周围水体变清。
附着生物性物质
水生植物群落的存在,也为微生物和微型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生存。这些生物能大大加速截留在根系周围的有机胶体或悬浮物的分解矿化。水生植物代谢产物和残体及溶解的有机碳给周围的菌落提供食物源;同时,大量微生物在基质表面形成灰色生物膜,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和分解代谢的面积,使植物根部的污染物(富集或沉降下来的)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或经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去除。沉水植物可通过分泌克生物质和胞外酶、与水体进行物质交换以及影响微型生物的性质来改变微环境,催进悬浮物浓度的降低。
形成适宜生化环境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化反应改变水体的生物化学性质,包括pH、O_2和CO_2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等;为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植物根部硝化、反硝化区域形成,以及营养盐及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创造适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