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以上,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以上,是我省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玉米产量高,需肥量也相对较大,科学施肥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四因”施肥
所谓“四因”就是指因产、因土、因种、因天。
因产即根据玉米产量确定施肥结构和施肥数量。通常情况下,产量高地块一般需肥量相对应就高一些,产量低的地块需肥量就少一些,所以,玉米施肥必须根据目标产量来确定施肥量。同时,并非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在施肥量不足时,随着施肥量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当达到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生产管理水平上限时,产量就不再增加,甚至出现减产的情况。施肥结构也随着产量提高发生变化,产量越高需要氮和钾相对高,所以高产地块应适当调高肥料中氮和钾的比重。
因土即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量和施肥结构。土壤肥力较低应适当增加施肥量,反之就适当减少施肥量。同时,土壤中某一元素含量较高,该元素对应施肥量就适当减少。
因种即根据玉米品种确定施肥数量。玉米品种不同,需肥量也略有不同,保苗株数多的耐密品种就应适当增加施肥数量,生育期长的品种应适当增加施肥数量,反之,应适当减少施肥数量。
因天即根据气象情况确定施肥数量。风调雨顺,气候适宜的年份,玉米的产量相对比较高,需肥量相应大一些,应适当增加施肥数量,干旱、洪涝天气,就应该减少施肥数量,否则将影响生产效益。
施肥方式方法
施肥方式方法是影响施肥效率的关键因素,科学、正确的施肥方式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化肥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分次施肥,基肥用氮肥总量的30%、全部磷肥、50-60%的钾肥,追肥用氮肥的70%、钾肥的40-50%比较适合,追肥宜在拔节期追施,并及时覆土;二是一次性施肥,最好选择含氮27%左右、含磷10%左右、含钾13%左右的缓释或控释肥料;三是施肥深度,种子与化肥隔离距离应达到12厘米,一次性施肥最好达到15厘米。
有机肥施用
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地力、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都有较大作用。因此,有机肥受到普遍欢迎,但在使用有机肥时必须注意一定要发酵腐熟,生粪下地很容易造成烧苗现象发生,有机肥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对玉米根系伤害很大。同时,未经发酵腐熟还容易造成病虫草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