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02

大棚里种出“黄金菇”

2025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侯春强

临近谷雨,双辽市王奔镇光明村乐丰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一朵朵红褐色的赤松茸破土而出,泛着诱人的光泽。工人穿梭于菌垄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一辆辆运输车整装待发,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作为近年来引进的高端食用菌品种,因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市场前景广阔。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刘阳介绍:“与传统作物相比,赤松茸每亩收益可提高3-5倍,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菇’。”

针对赤松茸种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王奔镇创新采用“秸秆基料化”栽培技术,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转化为优质栽培基质。据了解,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难题,还可使种植成本降低30%。

为保障销路,光明村构建“合作社+农户+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保作物“种得出、卖得掉”。目前合作社21栋标准化大棚年产赤松茸达25万斤,年产值突破40万元。

该合作社采用“秸秆基料+温控大棚”的种植方式,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成功实现一年种植两茬的高效模式。据统计,该项目两茬种植已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

望着满载赤松茸的运输车辆驶出村口,合作社负责人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让这朵‘致富菇’香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