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双阳区民兵训练基地,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训练场上,百余名基干民兵整齐列队,等待着特殊的一课。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兵刘臣缓步走上讲台,平静而坚定的乡音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 “那是1979年2月的一个深夜,我们接到紧急任务,要向前线运送弹药。”刘臣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山路崎岖,夜色如墨,我们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突然,一声巨响划破夜空,我们的运输车遭遇了突发爆炸。” 讲述到这里,刘臣停顿了片刻,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我当时是车队指导员,第一反应就是组织战友撤离。在掩护最后一名战友转移时,一枚炮弹在我不远处爆炸,弹片贯穿了我的右腿......”他撩起裤腿,露出深深的伤疤,台下顿时一片寂静。 “那场战斗,我们连队荣获集体一等功,但这个荣誉的背后,是十四位战友年轻的生命。”刘臣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们中最小的才18岁,入伍不到半年......” 台下,百余名基干民兵神情肃穆,眼中既有对老英雄的敬仰,更有对使命责任的深刻感悟。民兵班长说:“听了刘老的讲述,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军人的担当。我们虽然只是民兵,但同样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刘臣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但他毅然投身国防教育事业。“我的战友们把生命献给了国家,我能活着回来,就有责任把他们的故事讲下去。”他的讲述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千钧,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牺牲战友的深切缅怀与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这场特殊的国防教育课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刘臣在民兵的搀扶下离开训练场时,夕阳的余晖为他身上的军功章镀上了一层金色。这一刻,战火记忆与强军梦想在新时代的民兵心中交相辉映,砥砺着随时准备为捍卫国家安全而战的赤胆忠心。 初审:郭小宇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