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吉津农业:全产业链布局带动农户增收
沈桐
日期:2025年10月16日 来源:吉林城乡网

“现在地里装了墒情监测仪,技术员在手机上能看干湿,浇水施肥不瞎忙;收了的鲜玉米直接送厂里锁鲜,不愁卖——吉津这模式,跟国家鼓励的‘科技兴农’正好对上了!”2025年10月10日,吉津农业(吉林)科技有限公司邀请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二级研究员王永军、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研究员栾奕、吉林大学植科院教授刘金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苏义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苏前富所组成的专家组对公司在农安县开安镇小牛窝堡吉津农业推广示范田进行了玉米实收测产:在2360亩示范田中随机选取3亩,采用3点取样法,每个样点均为 66.7㎡。收取样点果穗、数果穗数,称果穗鲜重,计算平均果穗鲜重;根据平均果穗鲜重选取有代表性的果穗20个,称果穗重,脱粒后称籽粒重及脱粒含水量;根据收获鲜果穗重、样品果穗鲜重、样品果穗粒重及脱粒含水量计算亩产。

用“PM-8188”型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样点重复5次,根据亩鲜籽粒重和籽粒含水量计算亩籽粒产量,玉米籽粒含水量以 14%计算。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公斤/亩)x(样品果穗粒重/样品果穗鲜重)x[1-收获含水率(%)]-(1-14%),最终实收测产结果:835.50公斤/亩。

作为聚焦玉米黄金产业带(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的服务商,吉津农业的全产业链绝非“简单串联”,而是每个环节都嵌入硬核技术支撑。公司20余名核心专家,在作物种植管理环节,为每块托管地配备“物联网墒情监测设备+无人机植保团队”,墒情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技术员通过APP远程指导浇水施肥,无人机精准喷施生物农药,既减少30%农药用量,又让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2倍;加工端更有细分工艺——哈尔滨鲜食玉米加工厂采用“121℃巴氏杀菌+真空包装”锁鲜技术,让玉米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吉林四平玉米食品厂则运用“低温挤压成型技术”,将玉米糁加工成无添加的玉米面条、玉米糊,产品直供东北连锁商超。

这样的技术布局,始终与政策导向同频。作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吉津农业不仅享受“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每年可节省研发成本超百万元;还成功对接“东北玉米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其在白城建设的滴灌厂,因符合“节水农业”政策要求,获得地方政府30%的设备补贴;在农户服务层面,公司的“全程托管模式”更是纳入“吉林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试点”,农户加入托管后,除了享受技术服务,还能通过“订单农业”获得最低收购价保障。

“以前自己种,选种靠打听、卖粮靠贩子,现在吉津管全程,还有政策托底,咱种粮心里有底!”张喜凤的话道出了千余农户的心声。目前吉津农业已在吉林设3家服务公司、黑龙江与内蒙古各设2家,筹建的辽宁公司已落地也将接入当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政策资源;累计服务农户超1000户、合作面积30万亩,通过举办“科技种田测产大会”,省农业农村厅邀请5名专家现场指导,让更多农户掌握“高密度种植+智能管理”的组合技术,今年已有200余农户因采用新技术,每亩增收超200元。


0
责任编辑:都傲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23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