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M-8188”型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样点重复5次,根据亩鲜籽粒重和籽粒含水量计算亩籽粒产量,玉米籽粒含水量以 14%计算。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公斤/亩)x(样品果穗粒重/样品果穗鲜重)x[1-收获含水率(%)]-(1-14%),最终实收测产结果:835.50公斤/亩。 作为聚焦玉米黄金产业带(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的服务商,吉津农业的全产业链绝非“简单串联”,而是每个环节都嵌入硬核技术支撑。公司20余名核心专家,在作物种植管理环节,为每块托管地配备“物联网墒情监测设备+无人机植保团队”,墒情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技术员通过APP远程指导浇水施肥,无人机精准喷施生物农药,既减少30%农药用量,又让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2倍;加工端更有细分工艺——哈尔滨鲜食玉米加工厂采用“121℃巴氏杀菌+真空包装”锁鲜技术,让玉米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吉林四平玉米食品厂则运用“低温挤压成型技术”,将玉米糁加工成无添加的玉米面条、玉米糊,产品直供东北连锁商超。 这样的技术布局,始终与政策导向同频。作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吉津农业不仅享受“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每年可节省研发成本超百万元;还成功对接“东北玉米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其在白城建设的滴灌厂,因符合“节水农业”政策要求,获得地方政府30%的设备补贴;在农户服务层面,公司的“全程托管模式”更是纳入“吉林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试点”,农户加入托管后,除了享受技术服务,还能通过“订单农业”获得最低收购价保障。 “以前自己种,选种靠打听、卖粮靠贩子,现在吉津管全程,还有政策托底,咱种粮心里有底!”张喜凤的话道出了千余农户的心声。目前吉津农业已在吉林设3家服务公司、黑龙江与内蒙古各设2家,筹建的辽宁公司已落地也将接入当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政策资源;累计服务农户超1000户、合作面积30万亩,通过举办“科技种田测产大会”,省农业农村厅邀请5名专家现场指导,让更多农户掌握“高密度种植+智能管理”的组合技术,今年已有200余农户因采用新技术,每亩增收超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