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赤牛坬村文化“范儿”十足
大型乡村原生态实景演出展现民俗之美
本报记者 隋二龙 侯春强
日期:2023年07月01日 来源:吉林城乡网

以文化沁润,赋能乡村振兴。

佳县县城,是陕西黄河沿线三个濒临黄河的县城之一。历史上有“铜吴堡,铁葭州,千年府州城”的说法,佳县就是铁葭州。

在佳县县城远眺九曲黄河,不能不使人感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之诗画意境。

6月30日,全国农报社长总编辑调研采访团从佳县出发,驱车40公里来到黄河近岸赤牛坬村,富有陕北特色的五、六层高的窑洞沿着山梁,一排叠着一排、一孔连着一孔,层层叠叠镶嵌在绝壁下的绿水青山之间。

赤牛坬村最吸人眼球的要数大型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将前来观摩的人带入到赤牛坬村往昔岁月。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耩,爷爷的爷爷就这样……”

随着高亢嘹亮的唱腔从广场中响起,16时30分,70分钟的赤牛坬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拉开序幕。

半个小时前还在各自忙碌的村民,此刻却成了游客眼中的“专业”演员,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不时引来阵阵掌声,让村里的小广场瞬间成了民俗艺术的欢乐海洋。

村里广播一响,村民们就呼啦啦地换上演出服,本色出演陕北农民生活劳作的真实场景。演出结束后,他们又呼啦啦地散去做自己的活计。

“一场演出能给25元,一般人多的时候演两场、人少演一场,没有演出的时候就去地里干农活,家里还种的玉米、谷子、黄豆、洋芋,也不多种,够吃就行。”67岁陕北老汉高振荣既是演员也是农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能歌善舞是印在陕北人骨子里的。高振荣说,即便不演出,没事的时候也会在家唱上几句。

25元出场费,对于淳朴的赤牛坬的村民来说,不仅可以增加一点收入,还能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一个月基本就能领几百块钱,却感觉这生活很充实。”高振荣笑呵呵地说。

这台《高高山上一头牛》由赤牛坬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年龄最大的已经91岁。虽然他们不是真正的“演员”,但每一位农民无论是语言、动作、神态,都在本色演绎陕北农民生活场景。

农民变演员,农具变道具,乡村变舞台。这个看似简陋的实景剧,通过村民朴素真挚的演绎,带给观众的震撼一点也不亚于专业舞台剧,甚至许多观众会因为这种穿越式的场景泪水盈眶。

“《高高山上一头牛》是以陕北黄土农耕文化为主题,用歌声和舞蹈真实再现了打夯、纺线、压碾子、祈雨、娶亲等过去的生活场景。以半山半水为舞台,分为序篇、劳动篇、爱情篇、祭祀篇、尾声五个篇章,表达着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赞美。”佳县坑镇党委书记贺建江告诉记者。

推出一套好模式,乡村旅游共致富。

目前,赤牛坬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将村内已经整合的旅游资源整体打包,由榆林市大美乡村旅游公司整体承包经营,2022年度分红人均350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160万元;

村民兴办农家乐26家、货摊4家、游戏娱乐7家,每年农家乐户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最高收入达8万多元;

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完全由村民自演,全村120余人参与演出,年演出场次达260余场,年增收6000多元。全村90%的农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户均旅游收入达1.25万元以上。

一串串数字,展示出赤牛坬村可喜的成绩。每个数字背后,都饱含赤牛坬村的奋斗与努力。

“一人一技、一家一业。”赤牛坬村的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榆林乃至整个黄土高原的一张名片,真正让广大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敲开“致富门”。


0
责任编辑:初慧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