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重任在肩 奋力前行
——我省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述评
吉林日报记者 张力军
日期:2020年06月30日 来源:吉林日报

2015年,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的“三农”工作开启了全新里程。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我省代表团审议和同年7月到我省视察时,作出了吉林省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对吉林农业发展赋予了重大使命、描绘了宏伟蓝图、确立了方位座标、指明了奋进方向,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从那时起,全省上下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和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全省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位统筹、全盘谋划、创新探索、务实推进。短短四年多的时间,我省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上足音铿锵、成绩斐然。

产业体系加速融合发展

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从2013年开始,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700亿斤,连续七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我省的粮食大省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率先示范地区2018年粮食总产达到418亿斤,占全省57.5%;划定玉米水稻生产功能区3618.32万亩,占全省55.66%;划定大豆生产保护区456万亩,占全省57%;保护性耕作突破97万亩。今年我省的春耕生产更是在疫情之下仍创佳绩,目前苗齐苗壮长势喜人,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全省籽粒玉米调减成果得到基本巩固,特色产业发展较快,2019年新建各类标准棚室2.5万亩以上,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1370亿元,同比增长5%。

健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到2019年末,国家级龙头企业54户,省级龙头企业576户,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800亿元,带动基地农户190万户以上,辐射种植业基地3450万亩,基地畜禽养殖量3.2亿头(只),带动农民增收62亿元。龙头企业质量规模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农业经营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率先示范地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66户,建设1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206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

注重打造品牌,发展绿色农业。大力推进“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抚松人参等1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并纳入中国农业品牌名录。截至目前,新获证绿色食品210个、有机食品2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例行监测合格率97%以上。率先示范地区累计获得国家驰名商标31个,发展绿色食品559个,有机农产品39个,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99%以上。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园区平台。截至目前,共创建并认定国家级特产品优势区3个、省级2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8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3个,省级5个。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重点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重,强化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让产业体系融得更深,发展更快。

松原灌区阎家围子连接渠工程全貌

生产体系加速完善提升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时至盛夏,永吉县万昌镇的万亩高标准水田里一片青葱,稻苗长势喜人。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已建设3633万亩,2019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14个率先示范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连续三年新建面积超过200万亩。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2019年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6%。

突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9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率先示范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突出农业信息化引领。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构建了数字吉林延伸农村、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信息通道,为数字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吉林一号”卫星用于农业,直接为农民服务,特别是智慧农业,数字吉林建设全方位推进。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四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要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装备接轨,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重要农业新技术、新标准等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机总动力水平,推进我省全程农业机械化,使生产体系更加完善。

经营体系加速创新突破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9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3.12万个,同比增长16%;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94万个,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260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30户(含47户国家级龙头企业),效益、规模明显提高。2019年,全省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达到2455万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组织实施农民培训“1231”工程。桦甸金牛牧业总经理潘淑红,2019年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外办组织的赴荷兰学习。她说,“我回来后,首先要成立协会,整合全区域肉牛养殖户,统一制定标准,统一产销。让我们的肉牛产业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走向现代化。”她是2019年赴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培训的8期135名农民之一。2019年,全省还组织赴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实训2000人。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99人,完成青年农场主培训100人,职业经理人培训100人,冬春培训农民及技术员114.42万人,比上年度增加近10万人。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82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4.88%,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连续多年增长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农安县、九台区、梨树县、东辽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50%,四平市本级、延吉市比重超60%。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规模效益;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水平管理人才培育,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绿色棚室园区樱桃喜获丰收

发展动能加速转换释放

农村土地确权及“三权分置”改革。基本摸清农村集体耕地底数为9389万亩,实测面积876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3.3%,颁证率达到95.2%。放活了农村土地权能,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效释放经营权抵押、担保、入股等权能。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省是国家确定的3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之一。2019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全省乡村组三级共清查确认集体资源性资产1.62亿亩,已清查资源性资产1095.58万公顷。

推进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组织推进机制。组织全省相关县、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我省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2019年末,全省累计铺设村级金融服务站1840余个,组建物权机构40余家,推动建立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基础网点600多个,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约98%;2019年当年共为26.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险184.7亿元,较改革初期的2015年末增加98.06亿元。

推进其它领域改革。农垦改革以推进区域垦区集团化改革和农场企业化改造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扩大农垦改革“两个三年”任务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已挂牌运营或正在着手组建的农垦现代农业企业达到108家,其中区域农垦集团公司14家,农牧场子公司71家,专业产业公司23家,有效带动了属地农垦资源资产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

实践证明,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跃升和整体跨越,关键在于构建形成了五个有效机制。

构建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统领机制。完善的规划体系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实施推进的统领,是时间表、路线图。

2015年全国两会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编制了《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总体定位是将我省打造成全国粮食主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战略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打造绿色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指导市(州)、率先县编制本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规划,进而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梯次跟进的规划体系。修订后的目标是:到2025年,长春市和其它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3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高位统筹,强化组织领导是保证。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省里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组长,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重点涉农部门为成员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又将这项工作整体纳入其中,更加强化了组织领导力度。市(州)和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横向分解到44个省直部门,纵向落实到14个重点县,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推进机制。

构建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合投入机制。“众人划桨开大船”,合力方能成大事。

四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做足整合文章,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重点向9个市(州)、14个率先县倾斜和投入,实现政策的集聚效应,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产融合、新型经营主体项目、生态循环项目、技术示范推广等落实到率先县,呈现出多元投入、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率先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工业项目等投资大幅增长,总额超过全省50%。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每年对14个率先县市整合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30多亿元,建设面积超200万亩。

构建形成了不断释放活力的改革创新机制。改革创新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激活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确权颁证应确尽确、应颁尽颁,放活了经营权。示范推广长春市九台区国家试点经验,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置换、废弃宅基地处置等有效方式,不断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提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益和效能。推进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确认,稳步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垦改革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通过国家验收。统筹推进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权强县等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构建形成了全方位的督导考核机制,以强化责任落实。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纳入部门绩效、市(州)政府绩效、县域经济突破考核,初步建立跟踪问效、动态监管的考核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进行年度跟踪评估,对标考核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发展水平和短板弱项,为各地各部门提供科学指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收官“十三五”、开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统领新时代“三农”工作,牢记嘱托、坚守使命、奋力前行,以农业现代化引领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牢“三农”基础。

近年来,全省上下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和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位统筹、全盘谋划、创新探索、务实推进,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上成绩斐然。

0
责任编辑:初慧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